产业向“新”向“绿”折射经济增长引擎切换

来源: 证券日报  发布时间:2025-09-08

来自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人形机器人行业研发强度超6%,营收、净利润实现双位数增长;国家重大能源工程推进建设,清洁能源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水电、核电上市公司营收增速超4%;以无人机产业为代表的低空经济迎来快速发展,智慧植保、低空文旅等新业态活力迸发,城市空域交通试点有序推进,政企业务合作不断深化,行业营收保持正增长。

一组组数据显示出产业向“新”向“绿”发展,研发投入正兑现为营收增量与利润空间。这并非短期的业绩突破,更折射出中国经济增长引擎的深层切换,发展逻辑正从传统要素驱动向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协同的系统性重构转变。

第一,产业竞争力的衡量标准发生转变,研发不再是企业发展的“可选动作”,而是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要素。

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加快培育创新动能,全市场研发投入超8100亿元,整体研发强度2.33%;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发挥创新示范效应,研发强度分别高于整体3.29个百分点、4.44个百分点。

这种高强度研发并非单纯的成本消耗,而是切实转化为市场竞争力。举例来看,今年上半年,比亚迪蝉联A股研发之王,高额的研发投入带来技术的爆发,公司在电池、电子及新能源汽车等多个领域持续创新,不仅打破了海外品牌的长期垄断,更推动全球汽车市场格局重塑。

从垂直行业数据对比来看,在整车、动力电池、半导体设备和计算机软件等行业,研发投入与企业发展速度呈现显著正相关。从“拼规模、拼成本”到“拼技术、拼创新”,研发投入的多寡与效率,正在重新定义产业内的竞争格局,也成为经济增长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跃升”的核心支撑。

第二,绿色转型成为企业打开新增长空间的“金钥匙”。

过去曾被视为“转型负担”的高耗能行业,如今正通过低碳改造绽放新的活力。例如,上半年,宝钢股份近零碳产线进入设备安装冲刺阶段,引领钢铁工业绿色制造;极致能效、绿色能源等减碳措施落实落地,取得显著成效。

“双碳”目标下的绿色转型,通过重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催生出新需求、新技术、新业态,为经济增长注入持久动力。

第三,新兴产业崛起,进一步凸显引擎切换的系统性。

以低空经济为例,其不仅为无人机制造等相关企业创造发展机遇,更有效激活了整条产业链的活力及多元化场景的发展动能。半年报显示,部分涉足低空经济的上市公司已从无人机制造向空域运营、场景服务延伸,形成“硬件+软件+服务”的完整链条;部分上市公司正在开辟新的业务赛道,重点布局低空经济等领域;传统物流运输等产业也受益于低空经济发展,绽放出新的活力。

这种跨领域、多主体联动的产业特征,不仅激活了上游装备制造、中游数字平台、下游应用服务的全链价值,将高端制造、先进算法与多元化应用深度绑定,而且形成持续创新的内生动力,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全新范式。

半年报中所体现出来的向“新”向“绿”态势,不是偶然的短期现象。随着研发投入的持续加码、绿色转型的深入推进、新兴生态的不断成熟,增长引擎的切换将更加顺畅,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站凡注明“学会秘书处”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四川省金属学会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或网站,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上述作品,并注明“来源:四川省金属学会”。违者本网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站凡注明“来源:XXX(非学会秘书处)”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登载此作品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学会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不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内容仅供参考,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与四川省金属学会联系。

关闭
二维码

关注学会
微信公众号

二维码

访问学会
手机版